打击非法金融要关口前移

首页    活动通知    打击非法金融要关口前移

 

  非法集资不但危害国家经济金融秩序,而且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影响社会大局稳定。依法严厉惩治违法犯罪,是保护人民群众免遭非法集资侵害的重要手段。

 

  据悉,当前,中国银保监会牵头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(以下简称“联席会议”)坚决整治、主动出击、积极防范,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。在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上,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5月各省(区、市)查处涉案金额亿元以上的大要案80余起,涉案金额超过900余亿元,有力处置了“小牛资本集团”“凤凰智信”等重大风险。同时各地深化阳光办案,及时发布立案打击、处置进展等公告,不断提高透明度,回应群众关切。

 

  在存案处置上,进展加快。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周期普遍较长,部分案件久拖不决,严重损害群众利益。联席会议从2018年起组织各地开展存量案件处置攻坚,3年来已办结案件1.1万起,涉及资金3800余亿元。今年以来,通过挂牌督办、现场推动、实行清单制管理等方式,进一步督促相关省份对重点案件等再攻坚,早日实现案结事了。

 

  在追赃挽损上,近年来,部分地方在追缴逃废债和明星代言费、实施联合失信惩戒、加快易贬损财物处置等方面形成切实管用的办法,一些全国性大案已经分批次地向参与集资群众清退资金,挽损比例稳步提升。

 

  不仅如此,7月8日,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副局长胡美军表示,要避免更多群众陷入集资骗局,必须在“治未病”方面下功夫。“我们积极构建网上网下联动、中央地方协同监测预警‘一张网’,前移关口、防微杜渐,全力推进非法集资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。”

 

  在具体做法上,通过紧跟新形势新特点,及时提醒苗头隐患。针对解债集资、炒作虚拟货币等新型风险,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提示风险,揭露集资手法,防止群众上当受骗。同时严密防守针对弱势群体的集资风险。会同国家卫健委、民政部等多家成员单位专题调研涉老、涉农领域非法集资问题,推动纳入行业监管工作全程;有针对性地剖析典型案例、警示风险,防患于未然。此外,启动非法集资风险常态化排查工作,指导各地发动力量、配优资源,对辖内涉非风险易发领域开展拉网式摸排巡查,着力在苗头时期、涉众范围较小时期解决问题,最大限度减少非法集资对人民群众的伤害。

 

  谈及近年来在一些领域出现的新苗头、新特点,胡美军说:“这些新苗头、新特点大概有几个方面。”具体来看,首先,互联网成为主阵地。非法集资活动从原来的现场推广、线下支付,逐渐向网上网下联动、进家入户营销、移动支付演变,风险传播速度更快、隐蔽性更强、社会危害更大。

 

  其次,非法集资正由实体向虚拟、由单一向复杂的方向演化。“非法集资逐渐脱离了实业,泛金融化特征比较明显,有的包装成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,有的借助消费返利、虚拟货币、金融互助等新型模式,同时还呈现出非法集资、传销、诈骗复合交织的趋势。”胡美军说。

 

  再者,追逐热点、攀附政策这个特点比较明显。胡美军表示,“时髦概念+政策捆绑+高大上包装”已经成为当前非法集资吸引资金的“黄金三要素”。比如当下热门的共享经济、区块链等概念,先后都成为非法集资的马甲。还有假借迎合金融创新、金融科技、数字经济政策等的非法集资活动出现。

 

  同时,离散化、隐蔽性明显。集资活动由原来的一地一市的实地经营,转向离散化的线上经营,跨省、跨域甚至跨境传播已经成为常态。实践中,有不少不法主体刻意将集资活动化整为零,注册地、经营地、资金流向地、投资人所在地分散割裂,监管打击难度明显加大。

 

  针对以上情况,专家提醒,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,睁大眼睛,提高警惕,多想一想、多问一问、多等一等,主动远离非法集资、自觉抵制非法集资,保护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。

 

来源:人民网
 
 

严厉打击非法高利放贷、“地下钱庄”、暴力讨债等黑恶势力。

省处非办投诉邮箱:gdscfb@163.com

市金融局投诉邮箱:fssjrjdfk@163.com